登嘯臥亭詩碑

明隆慶六年(1572),夏日風和浪靜,四位名士攜手登臨金門城南嘯臥亭。亭上遙望蒼茫海天,詩興大發,遂鐫刻成碑,流傳至今。
碑文開首:「登浯洲金門城南嘯卧亭。飛旆乘風信海潮,金門城外涉岧嶢……」此詩出自丁一中之手,字肖鶴、號少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早年受業於唐順之,隆慶元年任泉州府同知,專責海防。來金時已無官職,自稱「山人」,但詩詞風骨依舊,足見其胸中丘壑未歇。
同行者之一,是金門珠浦人許大來,字惟明、號南峰。嘉靖年間科第出身,歷任河南確山知縣、廣西梧州通判,後升為廣東萬州知州。治政有方,亦擅經學詩文,歸里後以廩生之身與舊友登亭賦詩,足證志節不墜。
另一位名士,是有「龍泉」之號的盧天祐,字以順,金門賢聚人。嘉靖丁酉(1537)中舉,任江西永豐令。彼時賄賂橫行,盧公堅拒索賄。更於地方無城、盜賊猖獗之際,築石塞溪、率兵防守,名播閩浙,惜遭黨禍被罷官,仕僅七月而已。其人清直剛毅,永豐人立祠祀之。
最後一位,是金門所出身的邵應魁,字偉長、號榕齋,自幼穎悟,師從俞大猷。嘉靖丙午(1546)中武舉,轉戰江南抗倭,屢立奇功。曾夜襲賊柵、火燒敵營、舟戰殲敵,官至福建都司,署都指揮僉事。後雖遭誤劾致仕,歸隱金門禾山,寄情詩酒,不問仕途。園林風雅,詩聲遠播。
這方**〈登嘯臥亭詩碑〉**,不僅是詩情畫意的紀錄,更是四位名士交誼與風骨的見證。他們或官場退隱、或忠義被貶,卻同樣選擇在金門這片海島留下詩文篇章。碑文行書鐫刻,字裡行間既有山海之勝,亦有人生浮沉。經過賓石之後,見此碑如見人,字中有聲,詩裡見情。
然而,石刻年代久遠,風蝕嚴重,如今詩碑最後所列同遊者,還可見幾筆殘字,卻無法明確辨識是誰的名字。或許,這座詩碑的背後,尚藏著一位被遺忘的名士,他的身影與足跡,靜靜埋藏在金門風沙之中,等待後人去尋找與發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rni莫尼早餐 金門北堤店

特進文階一品興寧侯楊公墓

喬信串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