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新堠梅谿陳公墓

 


此墓不知在何年代開始被遺忘,直到署立醫院的興建才被發現,就墓碑上新堠陳公,相關單位找到新頭陳氏,再次開啟祭拜此墓,但墓主名字並沒載在新頭陳氏族譜裡,或許是因字或號的關係而沒查到。

墓碑上款刻「萬曆己亥年冬立」,即萬曆27年1599年,中行「新堠梅谿陳公妣蔡氏墓」,落款「孝男(不清楚)奉祀」。

在明朝洪受著作成書於隆慶二年(1568)《滄海紀遺》敘述,「太武山之東為十八都,有湖前,林兜、新堠…」。新堠跟新頭是兩處不同的地方,新堠是現今伍德宮右後方一帶,根據廟方碑文記載,伍德宮興建於萬曆三年(1575年),就位置來說符合金門傳統營建中宮廟要在村前,新頭就是現在新頭的位置,新頭陳氏最早的居住地是新堠,但也是從古區遷過來的,就《銀浯古區陳氏族譜》「開基始祖肇基公,生四子,長添福公住新堠,次添祿公住陳坑,三添壽公住古區,四添全公住高坑。」約在明成化年間遷居新堠,「太始祖肇基號整裕陳公神主太始祖妣孝慈趙氏孺人神主」、「始祖增福號靜德陳公神主始祖妣恭莊黃氏孺人神主」為新頭陳氏開基祖,生長房三世祖永元公妣呂氏、二房三世祖妙義公妣祭氏,三房三世祖文貞公妣莊氏、四房三世祖友菊公妣吳氏、分支新頭為新頭開基始祖 ,至四世祖必性公娶林兜呂氏為室,呂氏以土地作為嫁妝,乃遷移至現今新頭村址,此時之後新頭及新堠同時存在,隨時間推移陳氏慢慢往新頭去居住,新堠慢慢沒落,也變成新頭村人口中的下新頭,直至完全的退出歷史舞台。

可查的明代記載中村名載為新堠,《金門志》烈女傳載:陳氏,新堠人;林兜諸生呂潤妻.嘉靖十一年(1532)二十,夫歿,哀毀絕粒.姑讓之曰:『汝欲以二喪累我耶』?乃就食.後母家有以年艾、家貧探其意者,憤告其姑曰:『婦生而啟人伺,不如死』.夫小祥前一夕,更衣飲毒,告於夫之靈曰:『生同爾年,死同爾日』.家人灌解之,越三日卒.年二十三(「通志」、「府、縣志」、「滄海紀遺」、「浯島節烈傳」合參)

《金門志》萬曆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舉人:陳士英(十八都新堠人.安仁令,擢五城兵馬司主事)

《同安縣志》:戴氏,新堠諸生陳耀奎妻。萬曆間,奎亡, 氏年二十六,慟哭欲從死。祖姑及姑防之甚密,乃勉終喪。諸姒微探其意,氏謂祖姑曰:「吾得從夫,地下無憾。《金門志》烈女傳載:戴氏一娘,李厝庠生宗茂女、新堠諸生陳耀奎妻.事王舅姑及舅姑皆孝.萬曆四十年(1612),時年二十六,夫歿,痛垂絕.姑慰之,且曰:『吾獨子無嗣,聞婦哭聲腸益斷』.乃吞聲掩泣,目為之翳.及大祥,私制殮服,時向王姑言曰:『刃死膚傷、藥死腸穢,孫婦願以縊死;且必浴而更衣,不使經他人手』.王姑駭之;則曰:『戲耳』!及禫制畢,死如其言.

天啟元年(1621),五美歿.其夕,愛娘恍見一男子入門,忽滅.明日訃至,欲自經,母止之,且曰:『果將死,宜死於陳』.遂請歸陳.兄元皚亦謂之曰:『能死甚善,恐或變志,為人所笑耳』.愛娘決意往.使乘肩輿,曰:『非其時也』.徒步入門,吉服拜舅姑.越三日,衰服哭靈前,日惟食薦靈飯少許.姑寬慰之曰:『伯氏有二子,幸撫姪為吾兒後』.更數日,次姪痘殤,愛娘偕婢往夫墳,大慟還,求死益急,家人嚴防之.一日,潛縊於樓,繩斷脣裂,引刃自剟;佯語姑曰:『毀形完節,願事終身耳』.後舅姑出視田務,遂復縊,卒;乃夫喪撤靈之日也.年時甫十八.里閈以鼓吹迎柩,附葬夫墳;紳士劉廷憲為之報縣請旌.先是,愛娘叔應仁娶林大娘,應仁死,林以祥日自經.愛娘弟元曉娶新頭陳初娘,元曉死,陳亦以祥日自經.又愛娘姑吉娘適龜山兜生員薛鴗經,年二十餘寡,至六十七歲終.蓋一門一節三烈云(以上「通志」、「府、縣志」、「浯島節烈傳」合參)。明天啟四年(1624)《籌海圖編》中有「新頭烽堠」一名,烽堠是烽火臺,明末開始村子改至新頭了。

清代的志書只寫新頭,查看「浯江瓊林蔡氏族譜」有載妣那裡人,但也不是每位皆有寫到,蔡氏有妣新頭陳氏、新頭趙氏,年代約在道光年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rni莫尼早餐 金門北堤店

特進文階一品興寧侯楊公墓

喬信串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