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慈帆匾

 



橫長形木匾,無框無飾,匾面漆黑,皆字陰刻上金漆。上款一方形鈐印「節慶堂」、上款「庚戌暮春敬立」、中行「南海慈帆」,下款「奧東李芳園題」二方形鈐印「芳園之印」、「開與」。
匾雖沒年號,但李芳園是乾隆年間人,也任過金門鎮總兵,因此匾上庚戌年即為乾隆55年西元1790年。暮春是三月。
海陽縣志:李芳園字開與,少有遠志,諸子史明韜略襟懷磊落,卓然有文武才,乾隆壬午舉於鄕,登丙戌會魁,點傳臚,授侍衞趨從殿右,旋授江蘇城守參將轉浙江臺州副將,時臺灣林爽文作亂渠寇猖獗,經略大帥福康安調芳園鎮守金厦,芳園星馳赴命,整戎行察形勢,以其地向無城郭,故民居悉罹焚掠,乃請築城池分劄營伍,且守且戰逆黨聞風畏避,然復由漳攻臺,芳園遣族姪哲假作臺商,深入賊巢探諸機密,作表裏合應之計,臺寇遂平,以功欽賞花翎,實授金門總兵官兼署提督厦門水師軍務,在金厦恐醜類復萌,時常巡哨海濱,忽於巡船得暴疾卒,芳園居官廉不取陋規,不攜親眷到署,當扶櫬歸,宦槖蕭然僅存翰墨數幅,所著有平臺遺策,因其孫大白,以把總勞王事,溺雲澳海中失傳。
金門志:李芳園,廣東海陽人;武進士,侍衛。乾隆五十二年,以參將從征臺灣林爽文,功賞花翎,五十四年(1789)授金門鎮總兵。標營多積弊,疏剔殆盡,一切陋規毫勿受。金門兵米由廈防廳倉領運散給,差弁從中舞弊,濕水摻糠粃,甚或甬斛欠平滿,至月餉虧短零頭,芳園履任,風清弊絕,猶時令親信遇給領米餉期,中途錯召至署,為秤量,弗如式,立予彈革。尤嚴盜賊,密防弋獲,民戶不夜閉。故事武職不得與民事,芳園巡洋歸,攀輿牒訟者,立移縣丞,到署庭鞠,曲直隨判,吏不能為高下手。後浦有孀婦,舍後忽一臥尸,甲保將私索賄;芳園廉知,立給槥發瘞,諸多善政,不可殫述。後卒於官,宦囊蕭然,喪歸,百姓遮道焚香追送,有老媼哭之哀,問其故,曰:吾夫為舵工,操船擊碎,中軍責賠;公曰:風濤非人力所施,吾兩子從戎,中軍並召戍臺。公曰:一子留養,一子犯法,中軍汰退名籍,公薄鞭而宥之,吾嘗私祝公長生,不意竟死,是以慟,眾為墜淚。芳園剛直廉正,具文武才,在鎮七年,軍民皆受其福,迄今口碑載道,僉謂「鎮金第一」云。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二甲第一名武進士
 三等侍衛、乾隆?年至乾隆39
 江南亳州營都司  、乾隆39年至乾隆47
 提標松江城守營遊擊、乾隆47-乾隆51
 江南蘇州城守營參將、乾隆51-乾隆53
 賞戴藍翎、乾隆52年。《明清史料戊編》載:乾隆五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內閣抄出將軍福康安跪奏為奏聞事:竊臣前赴臺灣,必須熟諳情形,通曉閩音人員,帶往軍營,遇有察看進兵道路。及宣諭義民等,皆可隨時差委。現在閩省武職大員內,雖不乏人,但自上年進劄以來,多已調赴臺灣,各有帶兵之責,未便隨營差遣。臣沿途留心詢訪,據李世傑、閔鶚元告稱,有蘇州城守營參將李芳園,曾至臺灣,頗稱諳練,今歲委辦海口運米船隻,亦能經理裕如等語。臣因於舟過蘇州時見面,詳加詢問,該員籍隸潮州,係武進士出身,其未經中式以前,俱由海道赴京會試。又曾隨同商販,來往臺灣數次,於該處風土人情,皆所明悉。察看該員才具,尚屬幹練,以之帶往軍營,堪資差委。已令該員隨同起程。其城守營參將本缺,並無要務,檄令撫標中軍參將趙士魁暫行署理。除移咨江蘇督、撫外,理合恭摺聞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浙江台州協副將、乾隆53年至乾隆54
 浙江黃巖鎮總兵()、乾隆54年閏五月。參將愛新泰總兵劉文毓,奉旨革職拿問,其劉文毓所遺黃巖鎮總兵印務,查有台州協副將李芳園曾經出師臺灣,人頗明白能幹,堪以委署黃巖鎮篆。
福建金門鎮總兵、乾隆54年9月至58年7月,回任於58年12月至乾隆60年。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奉上諭:李芳園奏補授金門鎮總兵謝恩一摺,內稱因署黃巖鎮任內在洋督緝,未能敬繕奏摺,稟請撫臣據...。《廈門志》有載:新來舵劫石浦米船逃入閩;乾隆六十年七月,從金門鎮李芳園戰於南日,獲所劫米;督、撫賞給銀幣。
 福建南澳總兵、乾隆6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rni莫尼早餐 金門北堤店

特進文階一品興寧侯楊公墓

喬信串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