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明奉直第匾
黃聰明於光緒23年(1897)創辦福興號,地址在長崎新地七號,緊鄰和山后人梁有道(天就)經營和昌號旁,與日女結婚。在1910年代以前這段時間正是福興號最繁榮的時期。福興號經營了「福升棧」旅館,同時也經營中國東北、朝鮮、海參崴等地的海陸產貿易,與和昌號並駕齊驅。此外,他還在釜山設立分店「釜山浦鹽福興號」。黃聰明在事業發達時,返回英坑興建宅第,卞綍昌還特地題上「奉直第」相贈,爾後鄉民便稱此宅為奉直大夫第。
卞綍昌為第七任駐長崎清國領事,任期由1903年到1907年,卞綍昌(1873-1946),原名綸昌,字經甫,號薇閣,晚號獧(ㄐㄩㄢˋ)盦(ㄢ),曾居廣陵路219號。江蘇儀徵人,出生在揚州一個官宦之家、書香門第。早年與其兄緒昌於揚州左衛街卞府,從胡慎修學,南菁書院高材生,優行廩貢生(註1),捐納同知,在廣東試用,初娶廣東廉州府知府張丙炎之四女。卞綍昌工隸書,筆意涵泳,自然妙生,乞書者户限為穿。不但擅長書法,還精於收藏。他是閩浙總督卞寶第(註2)次子,因大排行第十人稱十太爺。光緒二十五年(1899)續娶張之洞長女張仁準為妻。光緒二十七年(1901),出使日本大臣蔡鈞奏調他充任隨員,派充日本橫濱領事、長崎正領事官,三年期滿,出使大臣楊樞奏保他為道員,仍留原差,光緒三十年(1905),卞綍昌倡議和僑胞贊助下創辦長崎時中學校。該校成為當時日本九州唯一的華僑學校,初時校址在長崎大浦町的孔廟內。三十三年(1907)二次差滿,楊樞以其"保護華僑異常出力"再行保奏。次年二月聖工商部調其在商務司行走,四月督辦鐵路大臣呂寰調他擔任鐵路南段總稽查 。卞綍昌在外為使館官員,在內承辦新式企業,得當時風氣之先。辛亥革命後歸隱不出,江蘇姜堰東鄉(張沐、白米)有三千畝地,優遊林下三十多年。有陳、侯兩位側室,卞綍昌有十九個兒子,卞綍昌善飲,而性又和諧,有五柳之風。卒於民國35年,葬於江蘇儀徵劉家集塘壩。
註1.廩貢生是指以廩生的資格而被選拔成為的貢生。廩生, 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名額因州、縣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又稱廩膳生。生員有定額,皆食廩。其後名額增多,因謂初設食廩者為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多者謂之"增廣生員",省稱"增生"。又於額外增取,附於諸生之末,謂之"附學生員",省稱"附生"。後凡初入學者皆謂之附生,其歲、科兩試等第高者可補為增生、廩生。廩生中食廩年深者可充歲貢。
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