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光普照
橫長形木匾,無框無飾,匾黑漆黑由五塊木板拼接成,字皆陰刻上金漆。上款前一銘印不清,上款「道光乙未年浦月穀旦」、中行「慈光普照」、下款「署金門鎮中軍遊擊陞補水陸後營遊擊世職雲尉蕭興邦」,上下二方銘印「蕭興邦印」、「績齋」。
道光乙未年為道光15年西元1835年。蒲月。端午節在五月,家家戶戶於門楣掛上菖蒲避邪,所以稱為「蒲月」。穀旦指好日子。
金門縣志卷十一職官表:道光九年(1829)任左營守備。十年(1830)任中軍左營遊擊閩縣籍金門人世職十年護理傳見武績。十三年(1833)署中軍左營遊擊、任左營守備。
蕭興邦,字績齋;後浦人,原籍閩縣。祖富,死林爽文之亂,給世職;父國華,同安營守備。嘉慶十八年(1813),興邦襲職,歷閩安守備、都司。道光初年,在羅湖洋面獲白底盜船,擒洋盜陳盛等。卸任,從提督許松年赴臺灣辦北路械鬥,獲犯甚多;得優賞,署海壇左營遊擊,補金門左營守備、署遊擊。先後在嶼頭、峰尾、五堡厝、許澳口,槐窯、輞川、前營澳等處,獲盜林顯、劉順、邱業、劉懷、李臨、陳雍、何杯、林文等。旋回守備任,即督船巡緝於小樜垵口,擒周髓等;又先後獲劉眼及黃雲、李必盛於謝厝港東。會晉江知縣圍捕洋匪張赤、邱飯,陸續獲其船。每隆冬,巡緝不輟,拿盧質、康對、曾降、楊理、何燕、黃勇、劉永俞各賊目。總督程祖洛委護左營遊擊;又以興邦「才具明練,緝捕勤能」,題升廈門後營遊擊。時海盜熾甚,興邦接到部覆,日日在洋剿賊,大小二十餘戰;上至浙江東基洋面、南及汕頭,先後獲盜百餘名,船隻、器械無算。引見,領劄回任,檄署銅山參將。派千總莊維超扮商巡緝,在汕頭獲陳蒲等;復會同各營官兵,赴燈火垵拿洋盜吳蚶等多名。始回游擊任,奉派統帶師船督緝。以在洋多年,染患濕氣,因病乞休歸,年甫五十。咸豐三年(1852),卒於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