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盛鎮朔將軍匾
《泉州府志》載:許盛,字際斯,號武巖;同安人.康熙三年,自海上率眾歸誠;授參將銜,屯墾南贛.時三藩蠢動,閩、粵、荊、湖諸寇躪入江右,破郡邑.贛為數省咽喉,盛率屯丁前後二十餘戰,解寧都楊家寨、富江等圍,復石城、萬安、泰和、上猶、龍泉等縣,招撫偽將嚴自明、戴順、曾惟龍等,斬偽將陣昇、凌之亮、何鼎、陳可、韓大任等,奪回男婦無算.以功,授南贛總兵,晉秩右都督;轉左.復勦崖石寨,降其魁朱明;授拖沙喇哈番,予世職.二十二年,陛見,假歸葬親.盛少遭亂,失親骸;至是,匍匐悲號墟莽間,乃得其處.二十七年,移鎮襄陽.道經武昌,值夏逄龍之亂,幽閉城中,身被四矢;以計脫,隨大兵討平之.時仁廟南巡,盛迎見於宿遷,驗閱箭傷.扈蹕旋京,為言者所劾;溫旨『許盛矢志忠貞,所奏無據』.以原職出鎮宣府;兩次出口,隨征噶爾丹.以老,乞歸.捐貲三千八百金,修同安文廟及明倫堂、鄉賢祠.卒於家.子廷瑞,商邱知縣;廷瑜,通判;廷瑤,常德知府.
《金門志》引用府志,有刪減一些內容載:「許盛,字際斯,號武巖;後沙人.康熙三年,自海上率眾歸誠,授參將銜,屯墾南贛.時三藩蠢動,閩、粵、荊、湖諸寇躪入江右.贛為數省咽喉,盛率屯丁前後二十餘戰,解寧都、楊家寨、富江等圍,復石城、萬安、泰和、上猶、龍泉等縣,招撫偽將嚴自明等,斬偽將陳昇數人.以功授南贛總兵,晉秩右都督轉左.復剿崖石寨,降其魁朱明,授拖沙喇哈番,予世職;入覲,假歸葬親.盛少遭亂,失親骸;至是,匍匐悲號墟莽間,卒得其處.旋移鎮襄陽,道經武昌,值夏逢龍之亂,幽閉城中,身被四矢,以計脫;隨大兵討平之.仁廟南巡,盛迎見於宿遷,檢閱箭傷,扈蹕旋京,挂總兵印,出鎮宣府.屢隨征噶爾丹,以老乞歸.捐三千八百金,修本邑文廟及明倫堂、鄉賢祠.卒於家.子廷瑞,商邱知縣;廷瑜,通判;廷瑤,常德知府(「府、縣志」)
《清史稿》載:「順治十五年王紫綬薦降將許盛,率所部漳州水兵五百人益師,夜泅江斫賊營,禁旅繼之,擊敗自明。」「順治十五年,命出駐贛州。叛將嚴自明等逼南康,國正遣許盛等赴援,破賊庫鎮鋪,破其壘十七,逐北七十餘里。」
《清史稿·列傳256卷》:吳三桂反…順治十五年…復遣援靖安,諸將許盛、楊以松克泰和、定南。」
從資料可知,許盛原為南明部將後歸清,從清史稿的資料許盛早在順治年就歸降了。
《欽定四庫全書》:「康熙十四年…贑志云:耿逆偽將軍劉應麟自汀州出,陷瑞金㑹昌,贑鎮哲爾肯遣遊擊許盛領兵鎮雩都,賊不敢逼。」
《欽定四庫全書》:「康熙十四年六月進攻寧都,閩寇王寗二隊先至屯河,東坊營將劉體君與戰,知縣宋必達使鄉勇佐之寇敗,郡將許盛周球自贑至圍始解,又賊首吳十八等于五月圍石城三日解去,六月閩榴珠坑賊,黄佛勾引汀州賈賊逼城,與吳十八合圍三日城陷旬餘,趨寧都㑹䖍鎮劉進寳遣遊擊許盛率兵來援賊遁。」
《欽定八旗通志》載:「詔國正赴贑州駐守,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廣東從逆,提督嚴自明、總兵張星耀等紏衆偪南康,國正遣副將許盛等,剿賊於庫鎮舖,破其營十七,追七十餘里斬獲甚衆,賊遁走南安,逆黨黄士標王割耳等犯信豐,國正遣守備楊以松與副將周球分三路擊之,斬首二千餘賊,潰竄南雄,十二月遣許盛等𠞰上猶賊復其城」
《欽定八旗通志》載:康熙十五年十二月遣副將許盛遊撃楊以松等,先後敗賊於泰和定南復其城」
《清史列傳選》「康熙十七年,之孝率兵至江西;時三桂餘黨猶分踞吉安、贛州山寨,之孝與總兵許盛會師進勦,多斬獲。」
《欽定四庫全書》:「贑志云十八年以尚之孝為宣義將軍𠞰崖石…總兵許盛知賊峙糧在乾田寨,引兵屠之,七月賊饑窘就撫亂,乃平屯將不從亂者惟洪徵一人,全家死焉。」
《聖祖仁皇帝聖訓-清-世宗》:「上諭浙江温州總兵官陳世凱、江西南贛總兵官許盛,曰自吳逆叛亂以來,爾等提兵征𠞰戮力用命,掃蕩逆氛建立功績,朕甚嘉之,但為將之道,務在戢兵愛民使兵民相安,則地方受福,爾等亦可永保勲名,朕毎見功大者易生驕傲,以致文武不和地方多事,爾等當以此為戒。」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四月乙丑江寧將軍瓦岱疏
《泉州府志》的內容載在夏逢龍之亂後任宣府總兵,夏逢龍之亂在康熙二十七年,時間點上沒問題。「夏逢龍之亂」的原因是「三藩之亂」後的裁減軍隊、節省餉銀,沒有妥善安置綠營兵而引發的兵變。《聖武記》載「…圍撫署射傷襄陽鎮總兵許盛于醴門入圄奪敕印…張苞許盛皆乘賊西上時以計自拔逾城出東告急…。」
府志載的「時仁廟南巡,盛迎見於宿遷」指的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第二次南巡,
正月二十三日,至宿遷縣。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三》:「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陞廣東雷州副將張仕選、為福建漳州總兵官。調直隸宣府總兵官藍理、為浙江定海總兵官。以原任湖廣襄陽總兵官許盛、為宣府總兵官。
許盛的鎮朔將軍就是從當上宣化總兵而來,在順治和康熙初年,清朝以宣府總兵官加鎮朔將軍印的身分管理當地。到了康熙三十二年(1693)宣府鎮改為宣化府。因此宣府總兵官也被改為宣化總兵官。首任的宣化總兵為許盛,從康熙二十八年(1689)底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底都是擔任宣府總兵官的職位。
《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六》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已至烏爾會河…直隸巡撫天津鎮三屯營協標下火器兵再發一千,併宣府鎮標兵一千,藤牌兵一千,俱令宣府總兵官許盛率之,與諸王同發。…總兵官許盛既帶操練藤牌軍一千名其標兵可選六百出張家口…未幾許盛已行復令回宣府聽調。」
《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九》康熙三十年…總兵官許盛奏請預備解砲車馬。許盛奏言:所解砲俱到宣府,但前裝車解來,俱自驛中換馬牽挽,若出邊而行遠道,必須倍加馬匹,更迭牽挽,共需馬
……。命總兵官許盛,率標兵從大軍前行。許盛奏言:〈臣〉撥〈臣〉標右營遊擊耿如倫,專管大砲。左營遊擊吳良駿專管鹿角二百架,以備調遣。伏乞准〈臣〉」
《同安縣志》載:「名宦鄉賢祠:康熙三十二年邑人總兵許盛捐貴重建」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第二集卷十五載:「…索額圖曽奏總兵官許盛年老有疾其令觧任…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畧》康熙三十五年:「諭議政大臣等及大學士伊桑阿曰聞前任宣化總兵官許盛,推托有病,並未操練兵丁。所以宣化鎮兵,甚不適用。」
《聖祖仁皇帝聖訓》上諭大學士等曰觀九卿凡保舉人員非係師友即屬親戚是皆漢人相沿惡習天下官員朕一人何能周知惟左右大臣是賴誠善者善而惡者惡據實敷陳則善者勸而惡者懲矣國家事安有不理者乎况科道乃耳目之官如總兵卓策柯彩許盛居官最為貪鄙朕聞其軍民皆怨乃為懲治前此科道官曾有題叅者否爾等以朕㫖宣諭倘後仍蹈前轍必不寛貸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甲申
《同安縣志》:「康熙五十五年邑人總兵許盛重修明倫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