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清儒林郎黃祈墓

圖片
圖/四維堂 前水頭黃氏長房小宗,十一世佑上祖傳五子,長、四、五、三位兒子遷往漳州謀生定居,次子尊義居前水頭下界,三子質義居前水頭頂界,質義生四子,長祈、次濟、三俊、四倡。黃百萬黃俊之長兄黃祈,諱汝高,生四子,秦、楚、魏、吳。長子黃秦是太學生,商賈於杭州,次子黃楚,十五歲時隨叔父黃俊北上行商,後也自營商船,貿易天津、錦州之間,富裕後納貲捐官為同知,也為父捐得敕贈儒林郎散職官銜,黃祈於乾隆時建書齋「四維堂」,子黃楚亦建書齋「怡齋」。   圖/黃祈古厝 黃秦 ( 贏侯 ) 次子紹光,邑庠生,建書齋「卓齋」,並與其叔父楚、魏、吳等人,約於乾隆三十九至四十三年間 (1774 至 1778) ,於前水頭黃厝頂建九棟雙落大厝,排列整齊,傳擇良辰吉時同時上樑十八支,時人稱有「洋船十八艘,錢銀壓斷樓椽」及「有水頭富,無水頭厝」來描述水頭富甲之盛況。 圖/三道墓手,方印、文筆、石獅 圖/墓柱石獅 《金水黃氏族譜》載:「祈 ( 獅子墓祖 ) 號伯合字士平,諱以高,貤贈儒林郎,生于康熙癸酉年 (1693) 十二月十一戌,卒乾隆丁卯年 (1747) 七月初八午,妣榜林許氏,嗣徽生康熙癸酉年十一月十三酉,卒乾隆癸已 (1773) 八月廿二酉,葬中路,午山子向兼丁癸。 碑題曰勅贈儒林郎以約黃公袝長男贏侯。一女適漳州謝家。墓碑上時間為乾隆己丑年(1769), 長男贏侯卒於乾隆癸酉(1753)。 生為封、死為贈。

特進文階一品興寧侯楊公墓

圖片
  興寧侯楊公墓位於山前村前,金門志未載其墓,民國 78 年出版「金門董楊宗親會第四屆聯誼專輯」楊志文撰寫一篇「山前楊康公夫人墓地之管理」,「一、前言:明朝時期,興寧侯楊康公曾在金任官,嗣奉他調,某年倭寇侵擾浯島,其夫人及二子等,閤家均不幸慘遭屠殺,嗣奉聖上矜恤有加欽賜御葬於山前鄉。楊康公斯時已乏至親後裔,故將墓地委由本縣宗親代管……。二、御葬墓物:墓地係開腹作,周圍廣闊,居中大墓碑仍堅固屹立,碑文字句:正中「皇明   誥封貞度一品夫人洪氏壽域」,左邊「勅授特進文階一品興寧侯楊公」,右邊「誥封光祿夫人興寧侯元配樊氏」。據稱墓前兩邊豎有石柱一對,早被不肖鄉民毀沒無踪,墓前原有水池一口,但年久荒蕪,已被沙土塞平,僅該地勢稍低凹,略可默認……。四、墓地管理:楊康公將家眷後事料理妥善,為顧慮今後先人等忌辰與墓地祭掃管理問題,離金前再三考慮結果,決定將神主寄托於鄰近金水村親戚黃水應先生處理,每年忌辰日委請代為敬祀,墓地則委由本縣族親代為管理……。七、結語:楊康公閤眷痛遭倭寇屠殺……吾等窮源究本,終歸一致,為求追念功績,保衛歷史文化,僅就見聞略敘始末,俾免世遠年湮,淚沒而不可考……。」   但就墓碑文來說中間是楊公之母洪氏,左邊是楊公,右邊則為楊公之原配,並不是文中所寫為楊公的二位夫人及二子之墓。明代金門沒有文職官,最大官階只有正五品的千戶武職官,所以楊公不可能在金門仼職,唯一比較可能只有在南明時期。查《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 明倫彙編 . 官常典》載有:「憲宗成化二年春三月,敘平蠻功,封趙輔武靖伯,子孫世襲。冬十一月,敘平荊襄功,進朱永撫寧侯,李震興寧伯。」南明之前只有一位有興寧爵號有關,而在南明戰亂時代封爵位就有二位與興寧有關,但也不姓楊,文中雖寫作楊康,但應該是幾百年來訛音寫成康字,實為楊耿,取閩南語讀音也近似。在《思文大紀》卷八隆武二年 (1646) 載:「兵部侍郎郭必昌疏陳「福京宮工告成」。上曰:『宮工告成雖非朕意,朕今驅馳戎伍,何暇安居?惟平彝侯勞自當旌。每歲再增祿米五百石,仍廕一子錦衣衛千戶世襲;楊耿准特進勳階』。古代的文武官員官職全銜由右列部份組成分別是〈散官位階〉 + 〈職事官職〉 + 〈勳位〉 + 〈爵位〉, 由其夫人可知楊耿是散職官是正一品升授階特進光祿大夫 這時候楊耿也有勳階了,武勳有六品十二階。《東南紀事》卷二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