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蔡氏文武世家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24, 2025 瓊林蔡氏先祖在明朝中葉以後,人才輩出,計有進士六人、武將六人、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國子監生二十七人、生員八十二人,其中以父子進士蔡貴易、蔡獻臣及曾任雲南左布政的蔡守愚,最具代表性。明熹宗時獲「御賜里名瓊林」;清乾隆年間,蔡攀龍任福建水師提督,因此瓊林蔡氏有「文武世家」之稱。 Read more »
煮油除穢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22, 2025 煮油除穢在於對人淨身,對神淨靈,對物淨穢。 借火炎之靈力,辟邪去穢,淨化參與醮事眾人及器物,保持醮壇廟宇之潔,俾便諸神降臨。 #金門 #廟會 #道教 #文化 Read more »
金門雷區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20, 2025 全金門最高級的雷區警告設置,當然的現在已經清完雷了,但或許還有漏網之魚沒排到也說不定,因為還有人看過……。 #金門 #金門地戰史蹟 Read more »
陳氏太子太傅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15, 2025 金門陳氏燈號太子太傅 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登進士,官太子太傅,因與李林甫不合,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西元七三六年)遭譴被謫入閩,世稱其為開閩始祖。 Read more »
謝絕參觀碉堡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14, 2025 在一座掩映於荒林間的碉堡前,發現這道略顯殘破的碉堡入口,水泥牆上仍清晰可見一行陰刻的字:「謝絕參觀」。 這四字,語氣堅決,彷彿穿越時光仍在警告來者。那是一段人人戒備、處處設防的年代,堡內曾布滿槍械與緊張的氣息,外人絕不可擅入。如今,戰火遠離,「謝絕參觀」卻成了某種象徵一個封存的記憶,一段不願被輕易打擾的過往。 陽光斜照牆面,光影與字跡交錯如畫。這一行不起眼的刻字,不僅道出軍事設施的機密與戒慎,也讓我們在靜默中,對歷史多了一分敬意與凝視。 #金門 #金門戰地史蹟 #軍事 Read more »
【官路邊醮慶|石獅爺前的誠心祈願】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11, 2025 官路邊村的醮慶儀式,在田野與林蔭間緩緩展開。石獅爺身披紅袍,守護地方安寧。池府王爺乩身赤腳持旗,神情凝重,彷彿天地之間傳遞著什麼。他身上承載的,不只是神明的威靈,更是村人無聲的信念與歲月的托付。 桌上供品整齊擺列,香煙繚繞,村老與村民虔誠點香祈福,口中默唸、心中有願,為村庄平安、風調雨順、家人健康。傳統與信仰在此交織,不僅是儀式的延續,更是社群連結的凝聚。 這不只是一場宗教儀式,更是屬於金門土地上的記憶與信仰傳承。 #金門 #廟會 #石獅爺 Read more »
金門反空降堡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10, 2025 在濃密木黃林樹林間,找到這座佇立多年的反空降堡。外牆迷彩斑駁,掩映在綠蔭與野草之中,堡身傾訴著昔日戰地的肅殺與緊張。這是金門特有的軍事遺構之一,興建於1950年代,當年為防備共軍傘兵空降突襲,國軍在重要路口與開闊地區周邊設置這種圓柱形碉堡,機槍架設其上,形成交叉火網。 如今,堡內已無兵影,只有風吹落葉、陽光灑進破損門扉的靜謐。它不再是戰備核心,卻成為金門歷史的一部分,見證著那段被時光掩埋的冷戰記憶。 當年戒備森嚴,如今卻靜靜沉睡在林間。這座反空降堡,曾是槍聲未起便已繃緊神經的第一線,如今只剩風聲與鳥語與它相伴。牆上的迷彩已被歲月剝蝕,卻依稀可見那場未曾真正到來的戰事影子。走近它,就像翻開一頁泛黃的日記,不需太多言語,就能讀懂那個時代的重量。 #金門 #金門戰地史蹟 #軍事 #反空降堡 Read more »
官路邊村醮慶|池府王爺主儀送水府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07, 2025 官路邊村醮慶|池府王爺主儀送水府 祈水境清寧、四時平安 官路邊村年度醮慶隆重展開,在田野間水路旁,池府王爺乩身披上龍虎紋法裙,赤足進行莊嚴科儀,帶領眾信徒舉行「送水府」儀式。這是向主掌水域與陰陽水境秩序的正神水府諸神,恭送回駕、告謝恩德的重要儀式。 在道教體系中,「水府」並非泛指水中孤魂,而是象徵一整套神聖的天官體系,主司江河湖海之運行、調度雨露、鎮攝水災,常與「水官大帝」、「水府千歲」等尊神相連結。此次儀式中的水府即為「正神水府」,為村中重要的信仰力量之一。 照片所見,特別興建的水泥地上、準備的供品極為豐盛,包含整籠雞湯、福州包及其它食物、紙錢金帛等;法壇一側,一艘紙製神船已就位,準備送行水府諸神。池府王爺的乩身正在將金紙整齊擺放,象徵致禮恭送,也為村境祈來新一輪的平安與庇佑。 儀式過程中鼓吹震天、香煙繚繞,村民排隊上香參與,一同恭敬目送水府神明回天庭復命,表達一年來的感恩與敬意。這樣的信仰實踐,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村落生活節奏的一部分,凝聚著官路邊村的信仰記憶與文化傳承。 Read more »
金門「龍蝦出港」地理名穴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05, 2025 這是一座位於海岸高崖上的清代古墓,墓穴依山傍海,背山面海,風水極佳。其位置風水為「龍蝦出港」,象徵靈氣出入、後代昌盛。此墓歷經民國時期兩度重修,仍保有傳統墓形,並於重修時勒石誌為,記錄了部落與墓主身世的緣分。 墓葬內設有香爐與祭台,墓葬整體架構修整如新,線條清晰,格局端正,皆為後人前關心之成果。立於墓後,眺望金色沙灘與遼闊海景,眺望廣闊視野,使人感懷祖德,也深感這座古墓不僅是家族的精神寄託,更是地方歷史與文化的見證。 #金門 #金門古墓傳奇 #古墓 Read more »
清盧成金母墓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02, 2025 【將軍母墓.榮封雙典】 在金門後浦一處林蔭掩映的墓地,靜靜矗立著一方清代古墓,碑文上鐫刻「皇清誥封淑人晉封夫人盧門林夫人塋」,這不只是對一位母親的紀念,更是一段榮耀歷史的見證。 墓主林氏,為清代名將盧成金之母。林氏因子貴得封,初授「淑人」,後因盧成金官階晉升,再受朝廷晉封為「夫人」。誥封與晉封並列於墓碑之上,極為罕見,顯示此婦人於生前,兩度獲得朝廷冊封,是清代女性中難得的榮典。 其子盧成金,字維麗、號芬亭,出身金門後浦,官至浙江乍浦副將,署溫州鎮總兵,清廉剛直、智勇雙全。光緒年間辭官歸里,碑側刻「孝男成金立石」,道出其子對母至孝與敬思。 這座墓,不僅記錄一位母親的封贈光榮,更隱含了金門家族文化、忠孝傳統與仕途榮景的縮影。風吹草低,石碑斑駁,卻仍低語著百年前的一段清代榮恩。 Read more »
後浦南門網竂禹帝廟採乩第十六夜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7月 02, 2025 後浦南門網竂禹帝廟採乩第十六夜:淨油收兵,儀式圓滿 第十六夜,是這一階段乩身訓練的最後一夜。全體乩身皆到齊,今夜不再重複步伐操演,而是轉入象徵圓滿與轉化的兩大核心儀式——「淨油」與「收兵」。 首先由楊法師主持「起油鐧」儀式。油鐧設於廟埕中央,法師手持法索、吹響號角,啟動整場科儀,恭請火德星君臨壇加持,使油鍋具備驅穢除邪、淨身轉氣之效。法器聲聲入耳,油香熱氣上升,整場氣氛肅然莊重。 起油完成後,法師首先手入油鐧取油,抹於宮廟四角與重要方位,象徵先淨空間、開啟能量循環。隨後乩身依序上前,取油後先自抹頭、額、胸、肩、手臂等部位,為自己洗淨身心,祛除穢氣與疲態。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是承神職前不可或缺的自我潔淨先淨己,再淨壇。隨後,乩身們走遍廟內空間,手持淨油,依序輕抹廟內神案、爐前、柱腳與門角等處。乩身亦各自為所屬聽字抹油,以表敬意,並完成淨身淨助之禮。 最後,由白府千歲引領,法師吹號角、法索揮動開道,工作人員提油鐧隨行,眾人一同行經廟內至廟外一圈進行淨油。每淨一處,便高喊一聲「發啦!」,聲音響徹殿宇,如雷貫頂,彷彿點燃一道道潔淨的火光,將空間與人心徹底轉化,恢復明淨。 最終,楊法師主持「收兵」儀式,由鄉老笅杯問神,一次聖杯落定,象徵神意允准、儀式圓滿。現場頓時一靜,隨即爆出一陣掌聲與歡呼,眾人紛紛鼓掌致意,歡喜中送走這十六夜來共同走過的點滴與修鍊。 十六夜以來,從初起的身形訓練,到今夜的收心淨油,每一步都是為了承載神職的準備。這一夜,不只是儀式的結尾,更是從人轉為乩身,從操演走入真正神道的門檻。 Read more »